警惕土地财政助长经济泡沫
今年的楼市升温带动土地市场繁荣,地方土地出让金也随之激增。在信贷宽松的背景下,地方政府"卖地生财"的模式在推高地价的同时也在推高房价,放大楼市泡沫。更为重要的是,大量信贷资金通过房地产业进入地方财政和投资平台后,可能由于优质产业项目难觅而面临低效率使用的风险,这无疑会催生地方经济的泡沫。 在我国,地方财政对土地投资的依赖度较高,很多城市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。而且,与土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投资建设,都会给地方带来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增长。房地产行业回暖以及大量基础建设项目的铺开,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增长。 在土地财政模式下,地方政府无疑具有高价卖地的利益动机。一方面,房地产业被赋予了"拉动经济引擎"的重要地位,而且,建材、水泥等其他相关行业向房地产业集中的趋势也更加明显。这种"牵一发而动全身"的关系,使得各地方政府积极维护房地产业发展,扩大地方收入,进而实现"保增长"的目标。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担诸多支出义务,而收入来源却相对匮乏,于是,土地拍卖就成为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。因此,地方政府便具有了有限供给土地、抬高地价的动机,从而增加土地出让收益,进而提升政绩。在这一驱动力下,楼市泡沫可能越吹越大。 今年二季度开始,全国各大城市高价地不断涌现,楼面地价节节攀升,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。前三季度,北京和上海的土地收入已经超越去年全年水平,并仍呈继续上涨的态势。 而土地市场火热的背后,有天量信贷的助推。中央政府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,大量银行信贷投放到实体经济中,企业资金流更为充裕。有证据显示,部分低成本的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房地产市场,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央企不断高价拿地。由此,楼市泡沫也在随之放大。 更重要的是,在大规模资金驱动下,土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高价地屡被拍出,大量资金也从实体经济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平台。而在经济复苏尚未稳固的宏观环境下,众多产业和项目的投资风险较大,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存在低效运用资金的可能。有专家便指出,政府卖地获得的土地收入,是财政收入中的一部分,最终还是要用于各项投资建设、转移支付和福利保障。然而,目前我国财政支出效率较低,相应的财政管理成本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,从而导致财政资金大量浪费,资金运用效率低下。 总之,过渡依赖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,尤其是依靠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,除了不断催生土地市场泡沫外,还将破坏经济的均衡发展。 |
吴江房产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!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请到www.wjfcw.com.cn
吴江二手房,租房,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
更多吴江房产资讯,请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
相关阅读
- 【国内】万科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:营收380亿 实现大宗交易签约 (2025-04-30 14:31)
- 【国内】民营房企化债新样本 荣盛发展拟用两大平台股权置换160亿债务 (2025-04-23 17:39)
- 【国内】今年地产债发行1400亿,二季度政策加码下,高票息地产债迎估 (2025-04-14 14: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