寡头地产分成两大阵营于民更不利

2009-07-15 10:17 来源:东方早报 浏览人数:860次

  肇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中国房地产业冰河期近期开化后,并没如大家想象那样给楼市带来温和的流动,反而形成了今天的冰凌塞坝现象。如果用一个水利现象描述的话,就是,眼下的楼市忽然被那些已宣布退出的国有地产企业杀了个回马枪,然后与早先在岸边厮混的老牌民营开发商一起,抬高了地价、房价乃至材料价的“河床”。尤其是当国有与民营两大鳄合围,横卧于河道当中时,弱小的购房者自然会被无情吞食。

  这就是冰河解冻、北极熊浮出水面疯狂逐食的楼市“现代版”。可以说,在“现代版”之前,楼市的定价系统,也就是“房价拐与不拐,涨与不涨”的话语权,大部分时间还都是掌握在万科、富力、金地、绿城等老牌民营开发商手里。那么,中化、中国电子等国有地产新寡头加入后,势必让楼市形势变得更加微妙和错综复杂。河床是高还是低,流速是快还是慢,按哪个“纽”恐怕需要有更多的“背景”说话。

  有人肯定会说,房地业出现两大阵营竞争不是很好吗?可以竞争出机会,竞争出效率,竞争出公平,在竞争中把房价降下来。这么说话肯定是不了解中国楼市。因为。以眼下两大阵营的明争暗斗看,双方“竞”的是“挥金如土”,“争”的是一线城市高端地产、奢侈地产的话语权。根本就没有民生地产的表像和特征。

  君不见,无论是潘石屹与中化争得你死我活的那块地,还是别的民营地产企业与国有地产企业在拍卖场斗法所争的地,都不是用来盖普通商品房的,更不是盖廉租房和低价房的。如果你要说“竞争”产生作用的话,就是给全国市场发了颗“信号弹”,说明房价要上涨了。

  其实,地产也寡头的这几场资本游戏,都离不开北京的cbd(中央商务区),离不开上海的城市综合体,离不开广州的经济大商圈。可以说,双方的竞争是恶性竞争,无非进一步形成了拿地的“拥挤效应”,使几座一线城市的土地变得更为紧俏,而这种“国也进、民也争”的拿地风格,同样会形成跟风效应,并在央企带头下,诱发各地“省企”、“市企”在自己的cbd和黄金地段抢购土地,进而造成各地地价和房价的大比拼。

  而当中国楼市进入了更加“挑肥拣瘦”的年代,当那些高端地产、豪华别墅又卷土重来时,还有多少人来关注低收入人群的住房?就此而言,两大阵营在土地拍卖市场上的对垒,不仅仅是诞生几个地王那么简单,而是使住宅产业的民生导向重新退回到了2007年以前。

  更凶多吉少的是,两大阵营在少数几座大城市的争夺土地,将使银行资金的流向变得更加诡秘难测,优质土地更加高度集中,这样的局面同样会让地方政府失去建设廉租房的热情。从此往后,谁还稀罕为那些普通民众盖房?毕竟中国楼市一直在追赶“快资金”和“快项目”。

  不妨这样讲: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就像碰到了两只同时浮出水面的北极熊——老牌民营地产企业和国有地产大佬,当一条鲑鱼游过时,他们两面夹击,终于轻而易举地将猎物一口吞食!

  (作者系《中国房地产报》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)


吴江房产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!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请到www.wjfcw.com.cn

  • 吴江二手房,租房,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

  • 更多吴江房产资讯,请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