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价之间差异颇多 我们将如何看待

2014-04-17 15:55 浏览人数:2557次

  一线城市“房冷地热”现象突出。地市、楼市是两个不同的市场,“房冷地热”有其内部规律性。“房冷”说明房屋市场观望氛围较浓,购房者不急于出手,或受限于资金支付能力(银行收紧购房贷款)不能形成有效需求,房屋供需矛盾趋于舒缓,供需力量对比正在调整。“地热”则说明开发商对未来的正常经营、获利仍充满希望,所以踊跃出手拿地,形成有效交易。

 

  赵松认为,楼市与地市“时间差”是很正常的,二者间的影响要一个传导期。就目前情况而言,关键要分析清楚当前“房冷”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;是个别楼盘营销策略,还是市场整体行情;是形成断崖式深跌,还是逐步降温。新一届政府强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,不妨继续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,培育更加理性规范的市场环境。

 

  “房冷”会不会令楼市出现“拐点”?赵松说,就整体而言,拐点不会出现得这么快。经过十几年高速增长,我国楼市确实该随着经济降速、调整而降温,但降温、降价不代表“崩盘”,价格小幅波动应该是正常市场常态。

 

  城市地价分化日趋明显

 

  当前,由于分类调控,市场化主导的管理思路与差别化的区域发展特点、结构调整策略等相叠加,城市地价分化日趋明显。

 

  赵松说,今年以来,中央政府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。房地产领域双向调控、差别化调控、长效机制建设等更加契合市场规律,加之房地产税立法、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的间接影响,有助于形成理性预期。地方层面,产业结构调整、自主调控市场等政策性因素综合影响,区域和城市地价分化日趋明显。市场进入观望期。

 

  土地供应结构继续调整

 

  土地供应结构继续调整,住宅用地占比有所提高,工业、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占比有所下降。赵松认为,这与“保民生”的政策导向一致,科学合理供地对于促进集约节约利用,稳定市场预期,具有积极作用。

 

  赵松说,今后一段时期,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,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风险因素依然存在。在政府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,2014年第二季度,我国商业、住宅地价上涨态势或将进一步趋稳,工业地价将持续温和上涨;城市间分化态势更为明显,部分城市地价或将止涨回落。


吴江房产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!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请到www.wjfcw.com.cn

  • 吴江二手房,租房,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

  • 更多吴江房产资讯,请扫以上↑微信二维码关注